国际物流最难旺季,物流科技公司如何切入这一万亿市场?

美国硅谷数字化国际物流公司Flexport获得软银5亿美元投资,估值高达30-40亿美元;2021年欧洲新兴数字化货运代理公司Zencargo完成了4,20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中国国际物流数字化明星代表平台运去哪,更于近期成功完成总额1亿美金的D1轮融资,成为首个国际物流数字化领域内独角兽级别(1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

 

2019年以来,疫情引起的国际物流持续混乱,给整个数字化国际物流企业带来了一场避无可避的压测。随着产业互联网浪潮的热度再上新高度,投资人越发看重数字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延展性和交付能力,能否抓住市场痛点、整合产业链条各角色的关系成衡量企业的重要方面。咬牙挺过的企业将抓住这一轮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再上一层楼;反之,则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困境。

国际物流增速迅猛,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在国际交易市场上都以物美价廉着称,且中国产品的生产制造供应链稳定性要好于其他国家,这使得中国出口物流需求在全球占主导位置。

 

然而,传统的中国国际物流有着和中国外贸第一大国不匹配的地位,目前全球知名的国际物流、货代企业都是海外公司,如德迅、DHL等。

 

近年来,新国货的崛起为中国的国际物流企业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新品牌走出去,中国的国际物流企业也进入了国际物流2.0的新时代。但是要跑出真正全球化的国际物流企业,还需要数字化技术、系统作为支撑。

 

尤其与石油化工等大宗商品集约化的运营模式不同,国际物流、货运代理市场呈现明显的订单碎片化、小批量、高批次、长流程的特点,物流服务难度大大提升,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2020年爆发的疫情,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导,自去年旺季以来,国际物流面临的挑战包括:国内直发,经济性和时效性不容乐观;头程运输,海运头程各环节压力陡增;海外仓,库容紧张,一仓难求;尾程派送,订单妥投时效难以保障。

 

眼下,欧美多港口出现拥堵、集装箱无处安放,而国内很多港口集装箱却极度缺乏,航运公司不得不征收拥堵附加费、旺季附加费、缺柜费等附加费用,航线运价进一步上涨。要实现门到门、通达海外客户的全流程运输打通,以及整个国际物流订单的履约交付过程及保障性依然有许多阻碍, 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迫在眉睫。

 

这其中,中小微货代企业成为赛道中受冲击最大的玩家。近期发布的《国际物流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调研走访了近千家国际物流行业所面临的运营压力,其中“业务开展”、“客户维护”、“人力成本”和“资金周转“成为当前主要的行业痛点。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