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际物流离春天还有多远?

互联网+国际物流是行业的未来吗?

国际物流的互联网化是将来的发展方向,对这一点行业和资本都没有太大的异议。在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即将爆发的当前,人们在茶余饭后用手机按几个键就可以将货物发向世界各地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只是多长时间、怎么做、由谁来做的问题。 全世界每年2万亿美金的国际物流市场将会孕育出几百亿美金市值的巨无霸企业,而这个巨无霸企业势必将会在美国和中国产生。逻辑很简单: 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最大的国际物流市场)和互联网应用最活跃的国家,中国和美国国际物流的领导者注定将称霸世界国际物流市场,且占的份额将远远超过目前DHL的份额,就像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份额超过了沃尔玛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一样。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化在企业服务领域的扩散,几十家创业公司和传统货代在尝试国际物流和互联网的结合,阿里也从几年前开始推进国际物流电商,也有部分船公司参与其中,如中远泛亚电商,中海一海通等,马士基也曾传出在内部探讨物流电商的传闻。两年过去了,现实还是很骨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国际物流平台,创业者们还都在艰难的前行,不禁问互联网国际物流的春天离我们还有多远?

行业创新模式三足鼎立,谁更占优?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国际物流启动的元年,之前也有一些企业零星地尝试,但大多止于物流信息交流平台。2014年不少企业切入交易模式,目前为止约有7-8家创业公司拿到专业风投的投资。美国的启动比中国稍早一点,代表性创业企业是FLEXPORT,已经拿到3轮风险投资。

 

从互联网国际物流的商业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种:SaaS、撮合平台和自营。

 

撮合平台像淘宝或者天猫,平台企业给客户和供应商提供运价撮合的平台,部分撮合平台要求流水从平台过一遍,通常在全国范围进行布局,试图走出淘宝的成功之路。自营模式更像京东,平台向统一筛选的供应商采购运价,按照自己的标准在平台上展示,拥有自己的客服团队,深度介入交易,客户委托平台进行运输服务,通常深耕一个地区进而逐步扩张。SaaS 是最轻的模式,试图通过给供应端的企业提供运价展示、下单、营销等软件服务的方式切入交易,但不管什么模式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进入快速增长轨道。

从客户和供应商的构成来看,撮合和自营在初期都试图减少供应链层级把优势运价传递到终端的外贸企业身上,借助价格优势快速启动市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